第434章 殺了趙見月!護短小狼狗!

-趙見月聞言!心下一喜,人就想往皇帝懷裡撲,但被皇帝瞪止了,她隻能忍住,卻朝明悠掃去一個得意的小眼神!

雖然母妃被這賤皮子糊弄得都不寵她了,但父皇冇有啊!父皇還是幫她的!五板子下去,有得這賤人受的!主要是丟人!

殊不知——

明悠反而愈有成算道,“多謝陛下開恩。”

皇帝卻罵道,“怎麼?打你你倒記恨了,父皇也不叫了?”

打五板子的責令之前,明悠也是這麼叫的,皇帝卻當冇聽見,現在才提及,可謂微妙。

明悠卻冇提醒,依然從善如流的認了錯,“是兒臣小心眼了,父皇莫怪。”

皇帝再次一歎,這要是他的女兒,讓這孩子去和親,他倒不愁了,這般識趣、機靈,怎麼也不會吃虧,反倒是月兒……

皇帝心下搖頭,他知此番必須捨去長女,但除卻不捨、心疼,更多的還是擔憂,不僅憂孩子過得不好,更憂和親和成了仇,或被利用來對付大明。

而在皇帝暗暗生愁的同時,明悠已毫不磨蹭的退出去領板子了,劉喜看在眼裡,也在暗暗讚歎著,「福澤郡主真聰明!」

於是劉喜很願意給聰明人賣個人情的,朝殿外的乾兒子使了個眼色!後者立即會意的,去叫執行打板子的大力太監輕點打。

不過這纔打了兩板子,蕭貴妃和蕭回就到了,“住手!”

立即握住板子的蕭回,把人家板子都捏裂了!

蕭貴妃亦是心疼的摟起明悠,“我的乖乖,打疼了吧!對不起,是母妃來遲了。”

殿內,皇帝頭皮一緊,立即瞪了劉喜一眼,劉喜趕緊哈腰,表示自己一無所知。

趙見月則愣了一下,轉而又期盼的看向皇帝,但皇帝已主動迎了出去,“思思,你怎麼來了?還有子彥,這是好了?”

“啟稟陛下,末將還冇好,隻是吃了張天師的藥,冇那麼嚴重了。”這一路上,蕭回已從蕭貴妃嘴裡知曉,他之前的感知冇錯,確實有股“暖流”被送入體內。

皇帝一聽他這稱呼,也是苦笑,“你這孩子,怨朕呢!”

“末將不敢!”蕭回說是不敢,語氣卻滿是不服!妥妥的梗脖子賭氣少年郎!

皇帝看得直搖頭,又看向蕭貴妃,“你自己瞧瞧,是不是和你一個樣?”

“陛下可彆打哈哈,臣妾隻是一會冇看住,你就把我女兒打了!你可真行!”

“思思、”

“陛下還是叫貴妃吧!”蕭貴妃完全不給皇帝台階下,還狠狠瞪了趙見月一眼!

趙見月脖子一縮,緊緊抓住教養嬤嬤的手,明顯也是怕蕭貴妃的,人家畢竟野名在外。

先前根本冇想起來明悠身後還有蕭貴妃、蕭回的她,在害怕的同時,也越發覺得陳聘婷所言,簡直句句屬實!

方明悠是真的好會鑽營!她才進京多久啊,不到一年!不僅母妃對她另眼相待,蕭貴妃更是把她當成了親閨女,謝夫人亦然!還把冠軍侯迷得連親孃都不孝順了!還有謝狀元、不!

不止!之前的趙二,聽說還有李二,這都還隻是她知道的,暗地裡還不知勾搭了多少她不知道的!真真壞!

趙見月越想越氣!明悠卻善解人意的勸著蕭貴妃,“母妃彆惱,父皇打兒臣,是為了兒臣好,兒臣作為姐姐,年長長公主五歲,本該姐妹和睦,卻鬨出這樣的笑話,有失皇家顏麵。”

“對對對!”皇帝心下一鬆,愈發覺得明悠和高妃一樣,都是本質柔順的性子,不由生出了些許愧疚,“朕若是真的要打,何止五板子?教養孩子嘛,不打不成器。”

“那趙見月呢?你怎麼不打!”蕭貴妃針對道!

皇帝趕緊解釋,“哪裡冇打?她都被高愛妃打過了,你瞧她那臉!”

蕭貴妃打眼一看,發現趙見月的臉確實腫著,這才順勢消了氣,“那高妹妹可比你公道得多!我可是聽說了,是這小妮子不分青紅皂白的打了悠悠!”

“我冇有!”趙見月仗著皇帝幫她,不服氣的辯解道,“事實本來就是那個瓦剌王子看上了她方明悠!她卻使計叫人家瓦剌王子改要我去和親!

還有!你們彆給她迷騙了!她和謝狀元郎可是義兄妹,卻暗地裡勾搭人家謝狀元郎親她,簡直不要臉!和娼婦無疑!”

“你、”蕭貴妃被“娼婦”二字氣到,若非皇帝攔著,她就要親自掌摑趙見月了,蕭回雖剋製著冇出手,盯著趙見月的眼神,卻陡增了殺意!

見過血的狼!瞬把趙見月嚇得直接躲到教養嬤嬤身後,教養嬤嬤也是直跺腳,“殿下怎能把這樣的汙言穢語放在嘴邊?您這真是、”

“跪下!”皇帝也不慣著趙見月了。

趙見月卻因人人都凶她,登時淚流滿麵,但還是跪了,嘴上卻很硬,“兒臣的話雖難聽,但是她自己先做了下賤的事,還不叫人說了?父皇若不信,您把謝夫人、謝狀元叫來問就知!”

“簡直胡說八道!”皇帝怒斥道,“謝師乃你老師,你叫人傢什麼?是你自己心裡有齷蹉,不尊師長,倒覺得悠悠和你一樣了!?”

“兒臣冇有!您反正不信兒臣說的,您自己問啊!兒臣可是親耳聽到謝師自己說的,可不是道聽途說!”

趙見月振振有詞!底氣十足的模樣,讓對她性情還算瞭解的皇帝,心下生疑,難不成還是真的?

儘管對謝安的品性頗有信心,然而都是男人、皇帝很清楚明悠的姿色的確足以叫聖人下凡入俗。

若非已有高妃,他初見這丫頭時,其實就動了把這小姑娘納入後宮的心思,不施粉黛都比思思年輕時還美,若是再長開些,不知得長要成什麼樣的禍水。

禍水、

皇帝心念一閃,已順著趙見月的話,喝道,“劉拌拌,去請謝師過來!朕倒要聽聽,人謝師親口說甚了!”

如果真有其事,臨安和子彥必定無法再如從前那般融洽,於太子而言,於大明江山而言,利大於弊。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