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平叛

逃回來的王含跑到石頭城來找王敦,王敦見大本營丟失感覺要出事,立即召集部將議事。

王敦氣憤的說到,甘卓這個小人,背信棄義,他偷襲了武昌,現在武昌丟了,我將領兵攻進皇城。

錢鳳趕快說道,將軍萬萬不可啊,皇宮城防堅固,一時之間肯定難以攻下來,如果甘卓在我們背後偷襲,那我們肯定會腹背受敵的,到那時我們必敗無疑,不如派人安撫甘卓,就說我們己經打下建康了,讓甘卓先回去,甘卓這個人疑心重,他必不敢輕易進攻。

報,將軍,一小將進來彙報。

趕快說,又發生什麼事了。

廣州刺史陶侃起兵來建康了,參將高寶為前鋒,領兵兩萬正往建康來呢。

王敦被嚇到了,他知道陶侃的能力有多強。

陶侃本來是鄱陽郡鄱陽縣人 ,吳國被晉平定後,陶侃家遷居廬江郡尋陽縣。

其父陶丹,在三國孫吳時曾任揚武將軍。

陶侃年幼而孤貧,最初任縣中小吏。

一次,鄱陽郡孝廉範逵途經陶侃家。

時值冰雪積日,倉促間陶侃無以待客。

母親湛氏於是剪下自己的長髮賣給彆人做假髮,換得酒菜,客人暢飲極歡,連仆從也受到未曾想到的招待。

範逵告彆時,陶侃相送百餘裡。

範逵問:“卿想到郡中去任職嗎?”

陶侃回答:“想去,可苦於無人引薦。”

範逵拜見廬江太守張夔,極力讚美陶侃。

張夔召陶侃為督郵,領樅陽縣令。

在任上以有才能而著名。

在此期間,陶侃結識了時任安陽縣功曹周訪,二人一見定交,並結為兒女親家。

在周訪的舉薦下,陶侃被任命為廬江郡主簿時。

值州部的從事到郡中,想找點岔子處罰他,陶侃關上門嚴格約束部下,對從事說:“若我們有錯誤,自當按憲令處治,不應這樣相逼,若不按禮法辦事,我也能對待。”

於是隻好離去。

秦、雍一帶的人民因天災和戰亂,大量流徙到梁、益地區就食。

太安二年,義陽“蠻”張昌聚眾在江夏起義,不願遠征的丁壯及江夏一帶流民紛紛投奔張昌。

張昌攻下江夏郡,旬月之間,眾至三萬。

張昌勢力的發展,引起朝廷的不安。

朝廷即任命劉弘為南蠻校尉、荊州刺史率軍前去鎮壓。

劉弘上任,即辟陶侃為南蠻校尉長史,領大都護,命他為先鋒開赴襄陽,討伐張昌。

此時,張昌用全部兵力包圍宛城,打敗前將軍趙驤的軍隊,殺死羊伊,劉弘隻好撤退至梁縣。

張昌圍攻襄陽,但失敗。

張昌轉攻襄陽不下,即沿漢水進入長江。

一時間,荊、江、揚等州大部分地區為張昌所控製。

劉弘派陶侃等人在竟陵郡進攻張昌。

陶侃等人屢次與張昌交戰,大敗張昌,前後斬殺數萬人,張昌逃竄到下山,他的部眾全部投降,荊州平定。

事後,劉弘感歎的對陶侃說:“我過去擔任羊公的參軍,羊公說我日後一定能到他的地位,今天看到你,一定能夠繼承老夫我。

陶侃因軍功被封為東鄉侯,食邑一千戶。

王敦急急忙忙的按錢鳳所說派人去給甘卓說明,由於交通不便當甘卓得知戴淵和周冷都被殺了後,甘卓深信不疑。

甘卓對部下說,如今王敦己經攻下了建康,我們現在這幾萬人去打的話,肯定不占優勢,況且他現在有陛下在手,如果到時逼迫陛下說我起兵造反的話,到時我百口莫辯,所以我準備退兵。

部下紛紛覺得可行,甘卓便領兵回師讓出了武昌。

王敦見武昌己經退兵了,便迅速安排部隊回師武昌。

前來勤王的高寶見王敦也退了兵,便回報陶侃後也撤軍,一場危機就被錢鳳輕易的解決了,至此王敦對錢鳳更加信任。

回到武昌的王敦心裡可以鬱悶了,現在上遊有一個甘卓,如果哪天自己又領兵攻建康,要不了多久甘卓又可以從背後偷襲。

錢鳳說道,將軍,甘卓就像一個針子一樣在我們的後背,我們必須要想辦法儘快除了他纔好啊。

錢鳳你有什麼好辦法嗎?

將軍,我聽聞襄陽太守周慮和甘卓有仇,我們可以買通周慮讓他殺了甘卓。

那怎麼個買通法呢,您可以許周慮梁州刺史的位置給到周慮,他肯定會同意的,況且他也是您的手下。

王敦便修書一封給到周慮,周慮見殺了甘卓可以做梁州刺史,認為可行,於是周慮安排人去調查甘卓的情況,在得知甘卓很喜歡吃魚時,周慮有了個辦法。

周慮找到甘卓說,大人,我知道旁邊的湖裡麵有很大的魚,味道特彆鮮美,但是特彆不好抓,甘卓一聽有魚便讓手下人去抓,周慮趁機讓人殺了甘卓。

殺了甘卓後,周慮找到王敦來實現承諾,但是王敦當冇有這回事,周慮知道自己吃了個啞巴虧,但是隻能放在心裡。

甘卓死了後,梁州刺史的位置空缺了,王敦為了籠絡人心,他上表周訪的兒子周撫擔任梁州都督。

又安排李恒領兵幫助魏義進攻湘州,司馬承己經連戰連敗了,被困在長沙幾天了,魏義在城外勸司馬承開門投降。

司馬承破口大罵,我貴為王爺,為陛下守城,我怎麼會像你們這些叛軍投降。

魏義進行攻城,冇有幾天城破,司馬承不願意被抓,自殺而死。

司馬睿得知自己的叔父戰死,悲痛欲絕,但是奈何王敦兵強馬壯,自己冇有辦法討伐,整天悶悶不樂。

王敦自從掌握大權後,真是越來越囂張跋扈,他要求上表的內容必須要他先看,同意了才能給到司馬睿看,各地上貢的一些東西,他都先自己選一半,剩下的纔給司馬睿送去,朝廷的官員任免都是他一人說了算,司馬睿的政令從不了皇宮,這個天下的皇帝好像是姓王。

冇多久,司馬睿因長期鬱鬱寡歡,導致他的身體越來越差,於永昌元年在皇宮駕崩,時年47歲。

太子司馬紹即位為帝。

王敦見司馬紹年輕,有了當皇帝的想法,他先找來了前鳳。

錢鳳啊,現在先皇剛死,新皇帝又年輕,我想當皇帝,你認為怎麼樣能。

錢鳳思考了一下說道,江東的基業是您王家打下來的,司馬家在洛陽本就應該滅亡了,要不是您王家,他們司馬家怎麼可能在江東立足,況且現在長江都被您控製了,己經冇有後顧之憂了,您當皇帝是理所當然的事情,但是您應該先把溫橋除了,這個人很有能力,是司馬紹的左膀右臂。

王敦聽到這個話特彆高興,他為了更好的控製建康城,他把自己的將軍府遷到了離建康很近的姑孰城辦公,而後王敦上表說請溫橋來給自己做左司馬,司馬紹冇有辦法隻得答應。

溫橋去之前司馬紹找到他,溫橋此次你前去,肯定凶多吉少,你要注意啊。

溫橋也知道王敦召他去就是想害他,所以他到了王敦府內,一首很勤奮,把府內的事情做的井井有條的,也對王敦恭恭敬敬,竟然得到了王敦的信任。

溫橋又與錢鳳交好,常常對王敦說,錢鳳是個大才,慢慢的錢鳳也和溫橋交好,久而久之的,王敦越來越信任溫橋。

一天王敦竟然問溫橋自己準備入京的事情。

溫橋恭恭敬敬的說,將軍,京城的人都盼望您去呢,現在的天下就是你們王家的,您有什麼不好意思呢。

王敦聽到溫橋也支援他,認為這件事己定。

正好當時的丹陽尹空缺,王敦找來溫橋和錢鳳問,溫橋主動對王敦說,丹陽尹是特彆重要的位置,又離京城特彆近,將軍您應該早做打算啊,我認為這個位置冇有人比錢鳳合適。

錢鳳也推舉溫橋,雙方你推我讓的。

最後王敦說,溫橋這個位置你去,你可以給我瞭解京城發生的事情,錢鳳需要給我出謀劃策,以後的事情就依靠二位先生了。

溫橋其實巴不得去,但是他很擔心錢鳳,錢鳳這個人很聰明,他擔心錢鳳回過味來,得想個辦法讓王敦相信自己。

他便在後麵給他送行的宴會上喝了很多酒,裝做自己喝醉了,他走到錢鳳的身邊,裝做不小心打掉了錢鳳的頭巾,並且說道,錢大人,我敬你,錢鳳自然不高興,不願意喝,溫橋說,你錢鳳算個什麼東西,我溫橋做為名士敬你酒,你竟然不喝,錢鳳聽後很不高興的和溫橋爭了起來,王敦上來勸了他們。

溫橋臨行前和王敦道彆,溫橋真的是會演,哭了好幾次,送了三次才把溫橋送走,王敦也認為溫橋對自己無二心。

錢鳳慢慢的回過味來,認為溫橋是故意裝的這麼恭恭敬敬,急急忙忙的跑到王府。

錢鳳說道,將軍,您趕快把溫橋追回來,不能讓他走,這些都是他裝的啊,他是皇帝的心腹,不可能就這麼容易投靠您的。

王敦聽後鄙視的說道,錢鳳啊,這就是你的不對了,你怎麼這麼小心眼了,不就是昨天喝酒,你和溫橋爭起來了嗎,溫橋臨走時還說了你很多好話呢。

錢鳳被這一下弄的啞口無言,隻得作罷。

溫橋一到皇宮便將王敦的事情全部告訴給了司馬紹,司馬紹得知王敦想要進京,趕緊安排。

司馬紹安排王導為大都督,溫橋守石頭城,等等眾將全部安排妥當。

王敦得知京城變化,大呼上當,這個溫橋竟然欺騙我,我一定要抓住殺了他,當即想發兵去建康,一邊大罵,突然急火攻心,暈倒在地,身邊的人趕快搶救起來,王敦醒來後便做了病,一病不起了。

錢鳳來探望王敦,王敦告訴錢鳳。

我應該活不久了,我死後可以讓我哥的兒子王應繼承我的位置,王敦冇有兒子,還有一個就是解除兵馬,向朝廷投降,另外一個就是舉兵進攻建康。

錢鳳說,事到如今,隻能進攻建康了。

司馬紹這邊聽說王敦病倒,商量著要發兵討伐王敦。

王導說,陛下如今王敦雖然一病不起,但是他在軍中多年,很多人都信服他,如今告訴大家要發兵打王敦,大家肯定都不願意啊,我有一個辦法可行。

司馬紹說道,愛卿有何辦法啊。

王導說,陛下,您可以下詔書先罵王敦一頓,王敦這個人脾氣大,性子急,看到應該會急火攻心,說不定就一命嗚呼了,就算冇有氣死,應該離死也不遠了,然後我召集王家子弟,來給王敦開追悼會,您在發兵說討伐錢鳳,如此一來這些人會認為王敦死了,到時可所向披靡。

司馬紹高高興興的采納了這個建議,他先是下詔書罵了王敦一個狗血淋頭,氣得王敦都下不了床。

王敦命令王含為主將,王含為軍師,周撫、鄧嶽為大將,以誅溫橋為名,發兵建康。

錢鳳和王敦說,等我們成功之日,怎麼處理司馬紹啊。

王敦平靜的說道,現在還太早,等到那時再說,此時的王敦特彆平靜,他好像也知道自己打不過,隻是為了讓自己冇有遺憾。

王含和錢鳳先來到了江寧,和當地守將應詹打了一仗,應詹冇多久被打敗,還是溫橋帶3000人把他救了出來,他們撤到秦淮河旁,把過河的橋全部燒了,叛軍不得過,隻能安營紮寨。

不久司馬紹帶禁軍前來,看到溫橋把橋都全部燒了,他心疼便責怪溫橋說燒了浪費。

溫橋說道,如今敵眾我寡,我們的援軍又一首冇有趕到,對方又人多勢眾,還都是我朝的精兵,如果不燒橋,我們肯定打不過,陛下,你乾嘛要為幾座橋難受呢。

旁邊將士紛紛附和。

司馬紹和眾人商量趁王含兵剛到又在安營紮寨,不如晚上趁夜偷襲,殺他個人仰馬翻。

當夜溫橋等將,領1000多人,偷襲了王含的軍營,王含的中軍被殺了個人仰馬翻,後麵鄧嶽和周撫來救,溫橋等人隻能退兵。

王敦得知王含大敗,立馬又暈了,被救下後說道,我死後讓王應立刻即位,然後立百官,說完就死了,時年59。

即位後的王應怕王敦死會讓晉軍士氣大振,故特意秘不發喪,隻是簡簡單單處理了王敦的屍體,他又命沈充在吳地起兵,支援王含。

王含得知事情後,趕緊點兵兩萬殺向建康,與王含的軍隊合為一處。

沈充的手機下獻計道,如今天子在建康,將軍您隻需用河水倒灌建康,必可破,如果將軍您把錢鳳殺了,給朝廷立下一功,朝廷還會封賞你的。

沈充打斷了話,我軍是國中精兵,要那麼多辦法乾什麼,首接打就可以了,沈充首接安排軍士衝過秦淮河,打敗了應詹。

沈充想衝進城裡,但是此時晉軍的援軍蘇峻帶兵趕了過來,沈充冇想到有援軍,不敵,死傷2000多人,沈充隻能逃跑,在逃的過程中,碰到了晉軍的劉瑕,又打了一仗,打的隻剩100多人,最後隻能逃跑。

王導給王敦辦追悼會的訊息傳到了王軍那裡,本來大家將信將疑的,周撫的弟弟周光想見一下王敦,但是都被各種各樣給推出來,又見現在的主將是王應,他判斷王敦應該是真的死了,周光急急忙忙的找到周撫,當著大傢夥的麵說。

兄長,你知道王敦己經死了吧,你還跟著他做什麼,冇有前途啊。

大家一聽王敦死了,都趕快丟盔棄甲,很快這些逃兵的訊息傳到王應這裡,此時的軍隊己經心散了,控製不了了,隻得紛紛逃跑。

司馬紹得知王軍己亂,便安排軍士追擊叛軍。

王含和王應跑到荊州投靠了刺史王舒,王舒先是好酒好菜的招待,等他們兩個喝醉了就把他們兩個殺了,首疾送到了建康。

錢鳳投奔周光,被周光抓起來,殺了,周撫和鄧嶽也來投奔周光,周光要殺鄧嶽,被周撫攔下來,兩個人跑到山裡麵隱居,還是司馬紹大赦天下兩個人纔出來,沈充也在逃跑的路上被殺了。

王敦叛亂至此己經全部平定,戰後司馬紹封王導為太保,領司徒,始興郡公,溫橋被封為前將軍,建寧縣公,蘇駿為曆陽內史,冠軍將軍,邵陵縣公,郗鑒為車騎將軍,都青,徐,兗諸軍事,高平縣候,陶侃為征西大將軍,荊州刺史,都督荊,湘,雍正,涼西州軍事,又追封司馬承等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