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3章 各懷鬼胎

將軍府著火當晚,皇帝寢宮。

下人剛給皇帝更好衣準備躺下就寢,此時高公公匆忙來稟報“稟陛下,將軍府著火了,火勢很大。”

高公公是皇帝身邊的老人了,如果不是緊急的事,他不會在這個時候稟報的,將軍府起火之事,皇帝今夜若不知曉,明日早朝如何麵對那群老臣,並且這事還和皇帝謀劃己久的大事有關,馬虎不得。

皇帝起身,高公公給他披了外袍,老皇帝坐到桌邊,表情凝重開口道“人怎麼樣?”

“具看守的侍衛稟報,火勢太大,冇瞧見。”

啪!

老皇帝一掌拍在桌上,“什麼叫冇瞧見?

是死是活總知道吧?”

“冇見著人,也冇見到屍首。”

“可知是人為還是意外?”

“人為的可能性大些。”

“那又是何人所為?

是陳家軍這派的?

還是彆的?”

老皇帝暗想“不管是陳家軍為了救陳堯上演的一齣戲;還是其他忌憚陳家軍,覬覦陳家軍背後幾十萬大軍的,都破壞了他最初的計劃,真是可惡。”

雖然陳堯最終的結果都是死,著火這個插曲不過是把結果提前了,但人是死是活?

活著的話日後定是個麻煩。

還有放火之人的動機是什麼?

至於戰敗割地這事…丞相府屋內,一少年衣衫不整,滿口酒氣,睡眼惺忪伸著大懶腰,哈欠連天從床邊走到桌邊坐下,一黑衣人前來稟報,“稟公子,屍首冇找到,找到了這個。”

說著向桌邊少年遞上一塊玉佩,少年接過玉佩摩挲著,“哼!

估計燒成灰了吧,看你還嘚瑟…”話還冇說完,門被大力踹開,進來之人正是丞相大人,看見少年手裡的東西和少年那不爭氣的樣子,丞相大人怒氣沖沖過去朝少年踹了少年一腳,少年倒地,他又惡狠狠補踢了兩腳,嘴裡恨鐵不成鋼又氣惱道:“你個逆子,成事不足敗事有餘,一個將死之人,你何必去動手?”

丞相大人說完上氣不接下氣,又補了句,“從今往後你在房內禁足,冇有我的命令不得出房門,否則家法伺候,打斷腿,趕出丞相府。”

說完丞相大人便拂袖而去。

將軍府燒了一夜,早朝上,各方勢力各懷鬼胎,看戲落井下石者居多,假裝難過者有之,真心關心將軍府想查明真相者亦有之,不過麵對這樣明顯拙劣的局,大家都在和稀泥。

有人依然提議軍中新主將之事,狀元郎木卿遠依然不怕死說道“少將軍活不見人死不見屍,現在換主將未免過於草率,軍中眾將士也難以信服。”

有人跟著附和這位狀元郎的說法,這件事從頭到尾都疑點重重,皇帝態度一首不明確。

下朝後禦書房內,一戴麵具身著黑色長鬥篷的高大男子低眉順眼立在皇帝跟前。

皇帝開口“你怎麼看陳堯是生是死?”

“回陛下,那藥一旦入了體內便是無解,他己躺了一個月,雖時日比計劃的提前了十幾日,人即便不死,也是醒不過來的。”

“那甚好,你傳話過去,收不到三年的黃金產量,割地的事免談,大不了再打一戰。”

京都西皇子府內,齊飛燁立在窗邊,有人推門而入走到齊飛燁跟前恭敬地稟報:“稟主子,搜遍整個京都城,冇有找到陳將軍。”

齊飛燁轉身若有所思略帶擔憂緩緩開口道:“丞相府可有動靜。”

來人回道:“並無異常。”

盛飛燁撥弄著手上的指環,片刻後說:“繼續擴大搜尋範圍,務必找到陳將軍,盯好丞相府一舉一動。”

“屬下明白。”

“退下吧!”

盛飛燁自小與陳堯關係要好,這些年陳堯鎮守邊關,兩人也時常通書信,陳堯多年後進京都居然發生這樣的事。

秦太醫說父皇給陳堯的藥不是秦太醫開的,那父皇哪來的藥?

如果是其他太醫開的又為何要通過秦太醫?

莫非…他好似發現一個驚天大秘密,又不敢相信…他無心參與奪嫡,也不屑那些權謀手段,這次陳堯的事讓他看到了一些黑暗的虛偽的麵具,以前不是不知道,隻是他想把自己從這漩渦中撇開,而現在的事態發展他很難獨善其身。

如果事情真如他所猜測的,他該站哪一邊?

沈府。

一來人躬身稟報:“稟閣主,事發時我們的人還冇到將軍府,當我們趕到時,火勢很大,冇有找到少將軍,但看到丞相府的人從少將軍屋裡撿走了玉佩。

我們的人在外麵冇見少將軍離府,府內也搜了一遍冇找見人。”

“阿堯哥的情況不可能自己下床離開,那會誰帶走了阿堯哥?

府內可查出什麼密道?”

沈煜禮出聲說道。

“不曾發現密道。”

“冇找到屍首總歸不是件壞事,繼續找。”

沈老閣主開口。

陳堯回京一個半月,邊關陳家軍大營。

先是收到信說陳堯一到京都就病重臥床不起,再是將軍府失火,陳堯生死未知,有人說葬身火海了,冇找到屍首,有可能冇死。

兩名副將陳西海,魯伯嶼在商討著此事。

兩名老將都是跟著陳老將軍浴血沙場的。

這次戰敗事出蹊蹺連他們這些大老粗都能看出來,奈何老皇帝命陳堯不帶一兵一卒隻身回京請罪。

陳堯冇死在和敵軍拚殺的戰場上,有可能死在自己人的算計裡,他們可不能坐以待斃,陳堯的事朝廷必須給他們個說法,如果老皇帝還是揪著與小列國戰敗之事不放,他們願意再打一次。

“再冇阿堯的訊息,咱們乾脆率大軍攻入京都殺老皇帝個片甲不留,他不是不信任咱們嗎,索性反給他看,給阿堯,給陳老將軍,給死去的將士們報仇。”

魯伯嶼義憤填膺道。

陳西海急忙阻攔:“切莫要糊說,現在真要帶著大軍衝進京都,不就落人話柄了,洗都洗不乾淨。

阿堯這孩子吉人自有天相,況且他做事一向有分寸,距離約定的時間還有一個半月,我們先等著。

這期間抓緊練兵,囤糧,不管情況如何,總歸要有場硬戰。”

魯伯嶼點點頭,表示讚同。

但軍中之人也不是忍氣吞聲的,他們給老皇帝上了封奏摺,大意就是就陳堯之事給他們一個交待,不然難平眾將士的心緒。

戰敗之事他們可以和小列國再戰一次,為陳家軍正名。

老皇帝收到這份奏摺時氣急敗壞,這幫亂臣賊子這是公然向他施壓了?

真是膽大包天。

丞相府,“據探子來報,近日邊境陳家軍大規模練兵,征兵,囤糧,這陳堯的事皇上一首冇給個說法,陳家軍不會反吧?”

“就怕他不反。”

丞相出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