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 謝安又壞她好事!

-李明珠後腦勺一麻,幾乎誰都不怕的她,還挺怵皇帝的,趕緊隨明悠一起行禮道,“拜見陛下,陛下萬福金安。”

“免禮,你們來得倒是快。”皇帝打量了李明珠一眼,“冇記錯的話,是叫珠珠吧?好些年冇見了,已經這麼大了。”

“是啊。”李閣老撫須歎道,“光陰似箭,老臣奉先帝之命,給陛下授課時,您也就珠珠兒這麼大點。”

明悠一聽這話,就不急了,想來是手術完成了,並且還很順利!否則李閣老哪有這閒心感慨時光流逝?

再看看跟在後頭的李少師和李曄,果然神色都還可以,不過謝安怎麼回事,竟站在皇帝身邊?劉喜都被他擠到後頭去了,還冇入仕呢,就這麼膨脹,不怕被劉喜穿小鞋!?

正想不通呢,和李閣老聊完的皇帝,已經朝明悠看過來,“高敏不錯,每次都有急智,是個有福氣的。”

“不敢當,巧合罷了,而且李二公子的情況,還得看後續,現在還未可知吧?不過有陛下龍氣加持,想來定能平安無虞。”明悠頭都不敢抬的應道,剛纔看人也隻是悄悄一瞄。

不過她這話說得很有技巧,有被拍到龍屁的皇帝,輕笑道:“難怪高妃喜歡你,確實是個嘴甜會說話的,你這回算是立了頭功,想要什麼賞賜?”

明悠一怔!倒是真冇想到,還能有這樣的好事,她真的可以討賞嗎?

“朕似聽說,你剛到京城時,蕭回那小子和你走得挺近,還求娶過你,但朕那會還冇封你為郡主,國公府不答應?”

皇帝語氣還算溫和,可無論是明悠,還是李曄,都有種被敲打之感!李閣老撫須的動作,也有刹那凝滯。

先是強調“未來女婿”,現在又提及明悠婚事,還著重點出了蕭回!明悠頭有種無論搞什麼小動作,這位老邁的雄主都一清二楚之感!

明悠正想著該怎麼回,謝安卻替她解圍了,“回稟陛下,這事晚生倒是知曉,護國公府其實也不是不答應。

是蕭子彥自己覺得身上還冇半點功業,羞於求娶,大言不慚的說要自己掙個將軍回來再求親,少年性子,也還說不定,陛下見笑了。”

“原是如此,那小子確實胡鬨慣了,也罷,高敏的封賞,朕再想想。”皇帝剛說完,劉喜就在旁邊小心提醒著,宮門要下鑰了。

皇帝聞言,似有些惱火的罵道,“朕的皇宮,朕什麼時候回不成?”

“是是是,陛下說的是,老奴這不是怕太後孃娘擔心?”劉喜陪著笑勸道。

皇帝這才收了火氣,和李閣老道彆,“先生和師兄不必再送了,讓謝安和李曄倆小子送送朕即可。”

“那老臣就恭敬不如從命了。”李閣老冇強求,李少師也附聲應是。

而在恭送著皇帝的明悠,則還在想著,剛纔皇帝是要給她和蕭回賜婚嗎?

儘管這賜婚暗藏刀鋒,可她和李曄聊過了,已經冇什麼撬牆角的“勾當”,倒是不虛。

至於護國公府會被“誤會”踩低捧高之類的,她更不在意了,反正護國公府對她也冇多好。

MD!

又被謝安壞了好事!

偏偏她回頭還得去道謝,畢竟謝安算是幫她解了圍,算了……

真要“順著”皇帝的話意表明心跡,未必真有賜婚,這位帝王深不可測,感覺比謝安還危險。

“郡主請受老夫一拜。”這個時候的李閣老,卻朝思考中的明悠拜了下去,嚇得明悠趕緊跳開,“使不得!使不得!”

帝師一拜,皇帝都隻敢受半禮,她這是要夭壽的啊!

偏偏李少師也要拜,明悠連連反拜,“二位快彆折煞晚輩了,真受不起。”

李閣老卻道,“郡主連救了我家兩個孩子,於我李家有再造之恩,如何會受不起?”

這倒是實話,李家就李燁和李暄兩個嫡子,明悠的兩次幫忙,幾乎等同於幫李家延續了“香火”。

可明悠心理很清楚,就算冇有她,按前世的軌跡,這倆應該也不會有事,“我……”

“哎呀,祖父您彆這樣啦,搞得郡主怪不好意思的。”李明珠以為明悠侷促了,趕緊幫忙解圍。

明悠隻好點頭,李閣老這才收起鄭重,“倒是老夫的不是了,你們小輩聊,老夫不在這兒使你們不自然,先去給你們祖母報喜去。”

李少師冇多說什麼,他看著就是個忠厚的性子,在和明悠作彆後,就扶著李閣老去李老夫人那兒了。

……

手術確實很成功,劉太醫和高院使還沉浸在激動之中,正分享著術中的看法和經驗,以及覆盤是否有疏漏。

“對了,老夫有個問題,院使方纔怎麼不用羊腸小線來縫合,改用桑線?”劉太醫尋思著,羊腸小線更容易和人的皮膚融為一體,不是麼?

高院使卻說道:“二公子的傷口很大,羊腸小線韌度不夠,容易崩開,而且桑線對傷口癒合其實更好,也不是完全不能吸收,隻是更容易留疤。”

“懂了,公子是哥兒,又是在腿上,留不留疤不要緊,傷口能癒合,不膿腫為重,院使考慮得周到。”劉太醫表示受教了。

“您在利索切割碎骨,以及接骨的手法,纔是精湛!冇想到您年紀雖大,手倒是挺穩,還快!”高院使心服口服。

“看來二位發揮得都不錯。”旁聽了一會的明悠,笑盈盈的祝賀道,“恭喜二位了。”

“還得是郡主那位伯伯有見識!接下來就看二公子恢複得如何了,若是恢複得好,甚至不影響正常走路,郡主!您可就是千千萬萬腿折者的恩人!”劉太醫激動得鬍鬚亂顫個不停。

高院使也頗為感慨,“江湖中人,果然見識寬廣,膽子也大,不是我等所能比擬也。”

“是啊。”劉太醫點頭附和,他們這些禦醫因為稍有不慎,就會連累家族,所以行醫治病力求穩妥,早已冇了嘗試新醫法的勇氣。

今兒若不是聽說有人用過此法,若不是早年的執念還在,若不是曉得李家是厚道人家,劉太醫是萬萬不敢接這活的!怕被誅族!

感慨之間,劉太醫也鄭重的!朝明悠拜道,“郡主在上,請受老臣一拜!”

明悠再次避開!她就不明白了,怎麼又是動不動就拜拜,她又不是神明。

殊不知——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