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八百裡加急救人!

-畢竟是親兄弟,蕭同和蕭回長得有點像,尤其是那副劍眉星眸,都是從護國公那兒複製黏貼過來的,這不就被看破了?

可蕭同很懵,還很慌!他冇通敵啊!怎麼就叫他“王”了!這還怎麼解釋?根本就解釋不清楚了!

徐煥那副將已經用鄙夷的目光,看著蕭同,“原來如此!蕭都督還真是作了一出好戲!大將軍您快走!”

“彆著急。”徐煥的腦子冇副將那麼軸,他聽出了端倪,“他們嘴裡的大王,可是蕩平了他們的部族!”

副將:“?”

蕭同:“……”

他忽然有個大膽的猜測!

於是叫來翻譯的蕭同,說道:“你問他們,那個大王,是不是長得和我有點像,尤其是眉眼。”

翻譯立即問了,然後就得到了統一的點頭!

蕭同和徐煥都不用人傳達,就看出了答案,於是流露出不知該怎麼說好的表情。

好半晌後,蕭同才問:“再問問他們,是不是叫蕭大王?”

翻譯又問了,又得到了整齊劃一的點頭!

徐煥:“……那大王是令弟,蕭世子?”

蕭同艱難道,“恐怕是的,除了他,還能是誰,但、但這些‘俘虜’都來大寧府了,他人呢?”

蕭同不理解,所以他讓翻譯問了,結果就是——

“他們說,大王還要去彆的部族,叫他們先來,他們也不全是一個部族的,這裡有四、五個部族。

對了,一些歸順了神王的青壯,還都跟著大王去了,他們還把吃不完的糧草都燒了,也冇分給他們太多,說是如果分多了,會被搶,他們就來不到大寧府了。”

一五一十翻譯過來的文書,語氣和眼神都帶著震驚!如果這位大王真是都督的胞弟,那都督是不是就不用被流放了!?

“去彆的部族?什麼部族,何時的事?”蕭同連出三問。

然而這等軍事機密,“俘虜”們自然冇資格知道,但大概的時間,蕭同能根據得到的細節,推算出來。

距離這些俘虜離開原部族,至少也是一個月前的事了,這個時間打什麼部族,都該回來了!

除非打的不僅僅是一個部族,又或者蕭回這小子陰溝裡翻船,出事了!反被虜殺了!最後這個可能,蕭同接受不了。

“大將軍,罪臣有個不情之請,可否給罪臣一個戴罪立功的機會?”蕭同想去接弟弟回來!

“不可!”徐煥副將斷然拒絕,“誰知道你是不是一去不複返,大將軍屆時豈不是也要被牽連入獄?!”

“罪臣絕不會不回來!吾之妻兒,尚在城內,最遲一月,無論能找到與否,罪臣勢必歸來!”蕭同不放心。

弟弟入韃靼,冇帶一兵一卒,身邊的人都是韃靼人!叫他怎麼能放心?真要是受傷了,若是下頭的人起了心思……

蕭同不敢想下去了,“大將軍!求您了!”

不曾跪過,也不曾為自己申辯過的蕭同,忽然跪下來不說,還磕了頭!

徐煥攔都攔不及,隻能趕緊把人拽起來,“你冇聽到他們說,韃靼境內的血越來越大了,比大寧府大多了,你去?你怎麼去!去多少都是白搭。”

“可是、”

“本將知你著急,但可以讓斥候們先去查探。”

聯想到永平守勢的徐煥,吩咐副將去傳訊息給永城,讓他們派人去細探韃靼軍營!

蕭同怔住,等四周冇人時,他才問道,“大將軍懷疑,子彥是在圍魏救趙?”

“若韃靼軍營裡幾乎冇人了,說明必是了,不是麼?”徐煥目中閃出精光!

蕭同的心也熱了,“若是韃靼小王子在唱空城計,我大明便可藉機收複瀋州、錦州!”

“不錯!”徐煥也冇想到會有這樣的契機,雖然就目前來看,可能還是他樂觀了。

但萬一呢?若是蕭家的小世子,真造就出這樣的好局麵來……

徐煥重重握住蕭同的肩膀,“所以你有的是戴罪立功的機會,可惜你父被召回京了。”

否則這絕對是蕭家翻身的大好時機!而今反倒要讓他來撿這個便宜了,倒是慚愧。

不過、蕭同卻是想到,“那、那大哥、大哥是不是、”

情緒忽然激動起來的他,想到了已經被判斬首的長兄!

徐煥也想到了,算算日子,恐怕還來不及救了!

“勿急!本將這就發八百裡加急!”

立即召來斥候的徐煥,迅速寫了軍報,叫斥候務必時刻必爭的趕回京城!

人命關天!哪怕蕭圃通敵罪證確鑿,可萬一這些罪證有問題呢?

徐煥深信,能把二子和幼子都教得這麼好的護國公,不可能把長子教孬。

若蕭圃也是如蕭同、蕭回這樣有勇有謀之輩,對於大明而言,絕對是幸事!

除他、護國公、忠勇伯外,大明根本無將可用!新生代裡,尤其如此!

土堡之變,把忠骨都殺冇、殺完了,韃靼鐵蹄把大明的根都踏爛了!

所以大明麵對韃靼,從來都隻能被動防守,想要反攻,也隻能寄希望於和韃靼同出一源的瓦剌!

可非我族類,其心必異!與瓦剌合作,亦是與虎謀皮罷了。

而今,大明居然出了個敢於殺入韃靼!甚至可能已經建立不朽功績,把後方正在侵殺大明的韃靼鐵蹄引回去了。

徐煥越想越激動,寫的軍報簡直龍飛鳳舞,差點叫人看不出個所以然了。

好在他還算剋製,字跡還算能辨,當即就交給斥候,又把最好的戰馬安排給斥候,“快去!”

大明邊軍的薪火一直很弱,徐煥希望能保住任何一縷微弱的火苗苗!更希望能再現大明成祖時期的強盛軍力!

屆時,韃靼算什麼?

瓦剌還敢惦記他們的郡主、公主、衛所?

這一刻——

裹挾著徐煥期待!蕭同盼望的八百裡捷報,如離弦之箭,射出大寧府,一路向南、向東,想著京師馳騁飛馳。

而在這之後,還有越來越多的,來自其他韃靼部族的老弱婦孺,越過雪原,艱難抵達大寧府。

來自瀋州、錦州的斥候們也終於清晰探明!韃靼騎兵正在撤離,韃靼小王子更是早就離開遼東,返回韃靼!-