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章 泰然處之

傅辭翊拿出田契。

冇想到胡家人一致翻了白眼。

傅氏更是上來搶田契。

瞧她模樣,大約是要搶走撕毀的。

傅辭翊人高腿長,手一抬起,人往後退了一步。

傅氏撲了個空,叫囂:“拿張破紙糊弄我們,欺負我們家冇一個識字的麼?”

胡阿靜也扯了嗓子:“對,這是欺負我們不識字。”

胡家人越激動,越說明他們心裡門清。

顏芙凝清淺一笑:“不識字也能作為不認賬的理由了?”

“就是不認!”

錢氏拿起掃帚,揮舞過來。

如此陣仗,像是潑婦乾架一般,顏芙凝呆了呆。

傅辭翊拉了她的後衣領子,往側邊退出幾步遠。

後衣領被某人一扯,前衣領掐住脖頸,害得顏芙凝好一陣咳嗽。

奈何此刻不是置氣的時候,再則他也是好心,顏芙凝撫著脖頸,嚥了咽口水,這才緩過勁來。

裡正上前捏住錢氏的掃帚柄:“都是一個村的,莫動粗。”

胡大海卻將裡正往邊上拉。

“裡正,咱們鄉裡鄉親的,多少年了,你可不能幫著外人!”胡大海壓低聲,“當初咱們家種那幾塊地,可是經過你默許的。”

說話時,他拍了拍他腰間掛著的錢袋子,意思再明顯不過。

裡正歎了氣,一時間不知怎麼接話。

胡興旺見家裡人乾仗的勁頭十足,他瞬間也有了底氣,高聲道:“裡正,我表哥是縣丞,這點你清不清楚?”

胡大海眉毛一挑,哈哈笑道:“不瞞裡正,昨兒個我們全家就在縣丞府上做客。你若知好歹,就該知道怎麼做了。”

裡正此刻的舉動,讓顏芙凝看得眉頭直皺:“田契上白紙黑字寫得清清楚楚,還蓋了衙門的官印,大紅官印總認得吧?裡正作為一裡之長,對官印更是清楚了。”

她緩緩說著,看向胡家人:“再說了,你們胡家自個有地,又種了我家的地,心裡難道不清楚?”

被她這麼一提醒,裡正挺了挺背脊:“對,田契我已看過,是官府出具,擁有者確係傅婉娘。”

胡家與縣丞是親戚,不假。

這兩家好些年頭不來往了,就算再來往,有多少真情分?

而眼前的傅辭翊據說是縣丞之侄。

傅婉娘一家住到鄉下的緣故是什麼,他不清楚。但他們與縣丞同一個屋簷下住了十多年,關係總好些。

這麼一對比,孰輕孰重,他還是分得清的。

再則,蓋了州府官印的田契,那可比蓋縣衙官印來得更具權威。

裡正都這麼說了,對方又有田契在,胡家人無話可說,一個個安分下來,安靜如雞。

片刻後,傅氏拍著大腿嚷道:“田裡咱們已經種下的莊稼,怎麼辦?”

胡大海看了老婆子一眼,目光轉向裡正:“等這批莊稼收成了,再把田地還給他們,可以吧?”

裡正問傅辭翊:“你看可否?”

傅辭翊淡淡出聲:“律法規定,田地及地上附著物歸田地擁有者所有。”

胡大海聽不懂,又拉了一把裡正:“他什麼意思?”

裡正解釋:“意思就是,按照律法,田歸誰,地上種的東西也該歸誰。”

胡興旺又喊:“我表哥是縣丞,可是咱們淩縣父母官……”

“你可彆說了,縣丞還能大過律法去?”

胡大海橫了兒子一眼,而後懊惱地蹲下身,狠命撓了撓了頭。

傅氏走到傅辭翊跟前,緩了語調:“論親戚關係,你該喚我一聲姑婆。咱們是種了你家的田,事到如今,也不說不還,好歹等收成後,成吧?”

傅辭翊不作聲。

裡正笑了笑:“既然是親戚,那我做個和事佬。如今田裡的莊稼一家一半,待收割後,胡家再也不能去種傅家的田。”

胡家人紛紛點頭:“好,成的!”

傅辭翊清冷道:“這點如此,我還有另一點要提下。”

胡大海站起身:“你說。”

傅辭翊:“我家的田,胡家已種十五年。這些年來,按照本息算,胡家要支付多少銀錢?”

輕飄飄的話,仿若一隻無形的手,瞬間扼住了胡家人的咽喉。

顏芙凝真想拍手叫好。

某人真厲害,對胡家人的蠻橫不講理,泰然處之,臨了還能插上一刀。

想到自己,如此一對比,她好像不是他的對手。

忽然間,她後背起了冷汗。

傅氏一聽,旋即坐在地上,撒起潑來:“你這小子,不敬長輩,這是要將咱們胡家往絕路上逼啊。”

錢氏看婆母如此,也坐到了地上,狠命拍大腿。

看得顏芙凝黛眉蹙起,腳步不自覺地往傅辭翊身旁挪了挪。

傅辭翊冷然立著,麵無表情。

裡正臉上堆笑:“傅家侄子,你賣我裡正一個麵子,這些年來的賬目就用糧食代替吧。細算也算不清了,再說胡家若不種,你家的田也荒廢了不是?”

傅辭翊這才動了動眼皮,淡漠問:“依你之見,如何?”

裡正道:“胡家的,你們給傅家侄子一百斤大米,此事就這麼了了。”

胡家人不依。

錢氏道:“憑什麼我們辛辛苦苦種的糧食要給他們?”

“且不論種出來的糧食,光是你們種地的租金又該交多少?”顏芙凝道,“再說,一畝田,一季可種出五百斤糧食。”

現代產量就更高了,畝產可達一千兩百斤。

即便在這個時代,幾畝田,按照氣候一年可種兩季。如此算來,一百斤大米簡直算不了什麼。

顏芙凝扳著手指,跟胡家人說著產量的問題:“十五年,一年種兩季,每畝五百斤產出,乘起來,再乘六畝田,那是九萬斤糧食啊!按照七成的出米率,那就是六萬三千斤大米。”

胡阿靜不滿道:“可我們不全種糧食了,也有種菜的。”

顏芙凝道:“不同菜不同產量,有些更高,要細細算麼?”

胡家人聽了,紛紛垂下腦袋。

這十多年來,靠種傅家的田,再加自家的田,糧食多得吃不完,賣了不少錢。

攢起來的錢,足夠給阿靜找個好的上門女婿。

一百斤大米當租金的零頭都不夠。

當即表示同意裡正的做法。

生怕小夫妻獅子大開口,胡大海對裡正道:“既然說好了,那就立下字據。”

傅辭翊早有準備,拿出筆墨宣紙,寫了字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