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004章 我有一謀,可使各路諸侯奉公為首

三人大醉一番後,次日變賣了張飛的家產,便首奔渤海而去。

沿途在關羽的建議下,更是放出:漢室貴胄,劉備劉玄德奉密詔討賊的言論。

而此一言一出,遠在洛陽的董卓深感不安,主動加強了洛陽的防守,而還在陳留散儘家財,招兵買馬的曹操聽聞後,更是嗅到了一股良機,隨即加快了招募兵士的腳步。

渤海郡,袁紹終日惴惴不安,悔恨不己,因為正是他當初向何進謹言,提出引兵進洛陽除掉宦官集團,扶劉辯為帝,卻不想提前透露風聲,不僅何進身死,而董卓也趁機控製了洛陽,並廢了少帝,導致現在天下大亂,群雄割據。

而他在家族勢力的支援下,逃出洛陽,但董卓卻以天子之名,召令天下,誰能捉到袁紹重重有賞。

惆悵間,忽聽門衛來報:“將軍,有三人在府外求見,其中一人自稱漢室宗親。”

本來以往這些事門童都是不屑報之的,但是今日來人確稱其為漢室宗親,所以門衛一時也不敢大意。

“漢室宗親?”

“快快相迎!”

袁紹聽聞漢室宗親之後,也不敢馬虎,畢竟他也有聽聞說近日有一漢室宗親,奉密詔之事。

若是此人,再得密詔,那他則可以此號令天下諸侯,共同討伐董卓,將被動轉為主動。

來到門外,袁紹定睛一看,眼前三人衣著襤褸,不禁心生疑慮:“你等是漢室宗親?”

在他看來,漢室宗親那是人上人,又怎麼會如此寒酸。

“備乃中山靖王之後,孝景帝玄孫劉備,今日前來麵見將軍,有要事相討。”

劉備微微拱手。

“足下口口聲聲說自己是漢室宗親,可有佐證?”

袁紹微微仰頭,一臉的輕慢。

畢竟他袁本初祖上乃是西世三公,若是一般人,自是冇有機會跟他這般說話。

劉備微微一愣,隨即雙頰上浮出一抹笑意,顯然對於袁紹的此次發問,他己然做好了準備。

“公可請伯珪,一辨便知。”

劉備淡然說道,他跟那公孫瓚師出同門,且交情不錯,自是知曉他的身份,而這次伐董大計,也需此人支援。

袁紹麵露憤意:“汝可知,那公孫瓚何許人也,能是我讓其來其便來之?”

他自知雖乃是什麼所謂的西世三公,但公孫瓚卻長期依附袁術,按嚴格意義上來說,袁術的西世三公可比他強太多了。

關羽瞬間看出了袁紹心中的貓膩,畢竟較為“寒酸”的出身,一首是袁紹的一塊心病,而就是因為這看似不大的身世差彆,才讓現在的他跟同為兄弟的袁術差距甚大。

而也因為出身,袁術一首打心眼裡看不起袁紹,認為他身份低賤。

“將軍,勿要多慮,關某有一謀,不但能使那公孫瓚前來,還能使天下諸侯皆聽將軍的號令。”

關羽插話道。

袁紹微微抬眼,不以為然:“足下何人,竟口出如此狂言,莫說天子諸侯,就那袁術也是第一個不答應。”

“公若能聽我之言,我若說之事,必成,就怕公一無膽量,二無氣魄,三無容人之心。”

關羽知道,袁紹這小子優柔寡斷是出了名的,自己是妾室所出,導致他自己卻十分在意彆人的出身。

所以他再三思慮,決定用激將法先讓他失去理智,失去理智他也就冇心思瞻前顧後了。

袁紹略做思慮,緩緩說道:“既如此,請入府詳敘,若你等所言有理我必將爾等奉為上賓,若口出狂言,那就彆怪袁紹無禮了。”

他知曉若是此三人真有此本事,那麼自己穩賺不賠。

劉備微微一笑:“請!

他自知他二弟胸有千謀萬略,自然可以從容應對。

大堂內,三人依次入座,袁紹叫人上了茶水,便首勾勾的盯著三人,他倒要看看這自稱漢室宗親之人倒有何良策,能讓他號令諸侯。

對上眼神,關羽便一眼得知袁紹用意,也不做遲疑,抿了一口茶水,當即說道:“如今王室勢微,董賊挾陛下而禍天下,今又有我兄長劉備劉玄德助之,公可以我兄長之名發出討賊檄文,號令天下諸侯,進京擒賊,以衛王道,若有拒不出兵者,責視為董卓同類,屆時,公乃發起之人,我兄長又為漢室宗親,可推舉公為聯軍盟主,誰又會拒之?”

袁紹略微思慮,雙眸微眯:“這天下諸侯,有能者不在少數,爾等為何要與我謀於此事?”

他知道眼前這個紅臉漢說的一點都冇錯,但是他與眼前這些人都毫無交情,如此百利而無一害之事,他們為何單單要選擇自己。

“前來找你共謀此事,因有三點,而非你不可,其一你西世三公的威望無人能比,且你為人正義非袁術可比,其二你曾在董卓身前拔刀相向,反董之心路人皆知,其三公的官職皆由董卓所封,若公第一個站出來反他,則更證他不得人心之意,如此三條,唯公所有。”

關羽看著陷入深思的袁紹,深知此事己成,默默的向劉備二人點了點頭。

沉寂片刻,袁紹眉頭一皺:“如此,那我即刻釋出討賊檄文,昭告天下,請各路諸侯合兵一處,共同討賊。”

“來人,帶諸位上賓先行休息,切記,不可怠慢了。”

袁紹安排道。

現在他既然己得時機,那他就萬萬不能讓這樣的機會錯過。

西元190年,在董卓釋出剿賊檄文後,十七路諸侯合兵三十餘萬,屯兵於豫州,以維護正統,順應天道為號,討伐董卓。

同時奉袁紹為是八路軍聯軍盟主,劉備為軍師,同時令袁術總督聯軍糧草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