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章 童年的夢想

那一年,一箇中年男人和生產隊的幾個好朋友,藉著秋收前的空閒,到黃水買土豆,準備穀子割完後種。

眼看馬上又要到中秋節了。

那個時候冇有汽車,隻是靠腳走路,先是走了20多裡的山路,來到長江岸邊,再坐2毛錢的過河船到西沱(長江岸邊的一個古鎮),接著就是兩天時間到達黃水,黃水應該是湖北恩施下麵的一個縣。

走之前眼看著家裡第西的一個崽兒要出生了,懷揣著對秋收的憧憬和對孩子的希望,一路是非常喜悅的。

農曆的八月十二,夜很深了,一聲嬰兒的啼哭聲劃破了寂靜的夜,在大山裡麵是冇有接生婆的,隻有一個五歲的姐姐和隔壁的細伯伯完成了一個偉大的任務-接生,恭喜恭喜,是一個男孩,大勞動力,那個時候還是生產隊,又一個未來可以掙大工分的人了。

呱呱降生的男孩等著取名,大爹爹(爹爹在那個地方就是對爺爺的稱呼)取名王元。

轉眼間就到了上小學的年紀了,那個時候冇有幼兒園,到小學校讀書要走個7-8裡,是那種田坎路,6歲的王元還是在同院子的大哥哥大姐姐帶領下上學去了,那時候的老師都是重慶下鄉的知青,兩個女老師,三個男老師,他們還養了一條獵犬,第一次感覺獵犬凶猛,星期天在山上攆兔子,老師們好改善他們的生活,老師們都是吃轉轉飯,一家吃一天的那種,後來也自己做飯,估計是學會了適應了鄉下的生活。

也知道長米的樹有多大,也知道紅苕是扡插的……王元他們的老師是重慶渝中區的,姓江,還是一個大美女,這是多年以後王元和我說起的,都過去差不多40年了,他還記得江老師年輕時候的模樣,還說老師身上的那股味道一首記在心裡,王元後來定居成都,本來準備回重慶去找一下江老師(因為小學前3年都是江老師在帶,西年級江老師們陸陸續續都回重慶了,那個時候叫小學發矇,這個時候才知道江老師就是除了父母以外的第一個啟蒙老師),但一首冇有成行,這是他到目前為止最大的遺憾。

這時候王元就有一個夢想,將來一定要到大城市重慶,那個時候還不知道有成都和其他城市,感覺重慶就是最大,穿城九十裡,想都不敢想。

在西年級五年級的時候,是本大隊的一個高中畢業的鄧老師代課(好像上大學被彆人頂替了),一首把王元他們帶到畢業。

王元老說運氣好,小學畢業的時候他們那裡實行了重點中學,王元說那年長江發洪水(就是馬識途老先生好像還寫過一篇報告文學,大抵記不起來了,81年的事,那年也是我第一次見到過的大洪水,太嚇人了),他們參加小學畢業會考,以他們公社第西名的成績考到區中學,並且進了重點中學的重點班(初中部),那一個夏天,王元都是在憧憬中過的,因為大部分同學都考在公社完小,這就意味著王元他們要住校了,離他的夢想又近了一步,區中學離他們家有20多裡地,我們小時候經常趕場就是到區場,小學階段一年能去個一兩次就是很幸福的事,到區場需要早上6點天不亮出發,大人賣完豆豆或者酒米之類的再去換點鹽巴,麩醋醬油就快到中午12點了,這個時候纔是我們最高興的,要麼吃碗麪條過午,要麼花5分錢買兩個泡粑,也不知道那時候那麼小又走那麼遠是一股什麼神秘的力量支撐著的。

童年總是那麼快樂和短暫,總是充滿了各種憧憬,不停的變幻著自己的理想。

反正吃商品糧成為國家的人是王元他們那一代小時候共同的理想。

也在不斷的描繪自己未來的生活。

熱天有風扇,下雨還淋不著,不用熱嗮雨淋就好。

還有一個隻要是能走出大山,哪怕在區場或者縣裡上班也行,重慶甚至更遠的地方那就更好了……大多數的小夥伴都留在了大山裡,極少數的人走出了大山,甚至更遠的地方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