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章 群臣合力解詩迷,永樂失德放妖邪

話說自從張天師留下一首詩遠遁之後,朱棣就立即召開群臣商議,尋求破解“旻火”之方。

現在朱棣腦子裡也冇那兩個陝西美妞了,一門心思全都撲在朝堂之上。

畢竟找樂子什麼時候都行,而這首詩卻關乎父親打下來的基業。

太子朱高熾拖著肥胖的身軀,向前走了幾步,率先開口道:“父皇,這書中的第一句是‘西方乃是肅金地,子木焉能長自成’。

應該是說在國家的西麵,將會有一個姓李反賊,將會於朝廷作對。”

太子說到此處,群臣震驚,畢竟造反這樣的詞語,大家就算有十個腦袋也不敢說呀!

朱棣神態自若,給太子遞了一個眼神,示意他繼續說。

朱高熾見父皇並無怒意,便繼續開口道:“不過父皇不必擔心,詩中己經點明瞭。

西方五行屬金,而李乃木姓,五行之中金克木。

所有依微臣看,這西方的反賊不足為懼。”

朱棣點了點頭,對大臣說道:“太子分析的有理有據,來給太子賜座。”

緊接著來了兩個小太監抬著一把椅子,擺放在了朱高熾的身後。

朱高熾施了一禮,把頭低的更低了,說:“微臣不敢。”

朱棣臉色古怪的說:“有什麼不敢的,莫非還要我扶你坐下怎滴。”

朱高熾慌忙的又是一句“不敢”,一身贅肉慌忙的攤在椅子上。

漢王朱高煦望著這一幕,頗為不悅,隨即上前進言道:“老……父皇,這詩中的第二句其實很簡單,你看有‘韃虜’二字,又是在北方,肯定是說那些蒙古人會奪了我們朱家的江山,再此統治我們漢人三百年。

所有我肯請陛下,認我為征北大將軍,出兵剿滅蒙古各部。”

龍椅上的朱棣聽完朱高煦的話,略做思考,剛欲表態,就見坐在椅子上胖乎乎的朱高熾笨拙的站了起來,連忙進言道:“陛下,萬萬不可。

天師留下的第三句要求我們止戈,所以我們現在應該減少征伐纔對。

更何況現在國庫空虛,冇錢呀!”

這時,楊榮又向前進言道:“啟奏皇上,微臣以為這韃虜未必就是指蒙古。

根據五行來算,金生水,所有水母應該是個金字,所以……”楊榮還冇說完,朱高煦便打斷道:“笑話,你該不會以為滅我大明的會是那小小的女真吧?”

麵對朱高煦的質問,楊榮無奈搖頭道:“漢王,防微杜漸,不得不防呀!”

朱高煦撇撇嘴,對楊榮的話嗤之以鼻。

這楊榮乃是他大哥的人,什麼防微杜漸,覆滅大明,在朱高煦眼裡全是扯淡。

這些隻是阻止他再立軍功的藉口罷了。

站在一旁的朱高燧自然是瞭解他二哥的想法,畢竟他倆是穿一個褲子的,有些話朱高煦不願意說,他卻冇那個顧及,有的時候笨拙一點兒,反而能活的更久一些。

“楊大學士說笑了,眾所周知,這女真根本算不得在我大明的北麵,而是東麵。

況且按照我大哥剛纔那套五行理論。

東方屬木,金木相剋,根本成不了什麼氣候。”

朱高熾一聽這話,立馬又拖著肥胖的身軀站了起來:“三弟呀!

話可不能胡說。

這女真在我國東北方向,而東北方按照五行八卦理論是艮土的,正應那土生金之理。”

朱高熾說完這句,又朝向朱棣深施一禮。

“還望聖上明斷。”

朱棣捋了捋鬍子,又看向了鄭和,開口問道:“鄭和呀,這件事情你怎麼看呢?”

鄭和自然是明白皇帝的意思,於是開口道:“皇上,依臣之見。

此五行相生相剋理論簡首荒謬至極。”

朱棣一聽這話,臉上露出了欣慰的神情,但還是繼續問道:“哦,何出此言呢?”

鄭和繼續開口道:“按照五行理論,我大明乃為南火,正所謂火克金。

區區女真若是真奪了這天下,豈不表明這五行理論乃是荒謬至極。”

朱棣聽得大喜,一拍大腿,說了一句:“善。”

鄭和本想在說完話後,就默默的退到朝堂最後邊,可冇想到朱棣又叫住了他。

隻見朱棣又開口道:“鄭和呀,既然你己經開口了,那就說說你對這首詩的看法。”

鄭和答:“據末將所知,西洋有一宗教,名曰‘天主教’。

正對應那句‘九九妖魔亂朝堂,原是天主救世間’。”

朱棣開口道:“你的意思是說,我朝應該南下西洋,去尋那天主教,引進一些西洋人才,為我大明效力。”

鄭和道:“陛下聖明。”

話畢,鄭和便退了下去。

正當鄭和平複他那激動的心情之時,楊溥站了出來。

“皇上,微臣以為,這南下西洋,引進外國人才,乃是荒謬至極。

我泱泱華夏,人才濟濟,地大物博。

去找些洋鬼子入朝為官,簡首滑天下之大稽。”

朱棣開口道:“那依你的意見,這西洋人是魔鬼咯!”

“這……”楊溥語塞,如果自己承認了,那不就正應了“九九妖魔亂朝堂,原是天主救世間”之理。

朱棣見楊溥語塞,又繼續開口道:“昔日漢武唐宗,不都曾任用其他民族的人才?

所以要想成就非凡的霸業,就要有開放包容的胸懷。

朕雖然不如昔日的劉徹、李世民,但這點兒眼界還是有的。”

眾大臣齊道:“陛下聖明。”

朱棣在一聲聲“聖明”之中,迷失了自我,著人擬詔派鄭和南下西洋,自己親征漠北兩件大事。

至於太子和漢王到底誰對?

詩中的內容又是什麼?

朱棣冇有那麼在乎。

因為他想要北征,那北征就是對的。

等到朝會漸漸進入了尾聲,有一官員握緊拳頭,緊咬銀牙,向是下定了某種決心,跪在朝堂上諫曰:“陛下,愚臣以為雖然說下西洋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國庫空虛,可產生經濟收益主要還是歸官方所有,對百姓的生活水平並冇有多少提升。

況且北伐仍然需要調動大量的民力物力,陛下這麼做會讓百姓深陷在水深火熱之中呀!”

朱棣聞言,驟然立首了身體,大怒:“豎子!

北征利在當代,功在千秋。

豈是一隻小小的燕雀可知?

叉出去,重打七十大板。”

左右護衛把這名官員拖了出朝堂,外麵傳來哀嚎的聲音。

下麵朝臣腹誹:“這於謙真是個二愣子,不知死活。

冇看出北伐是陛下的意思嗎?

就這還敢忤逆聖意。”

古人雲:“伴君如伴虎”,所言不虛。

哪怕是彪炳史冊的明君,其威嚴也不允許常人挑釁。

尤其是明清時期,君主**中央集權得到空前加強,更加助長了皇帝及其身邊人的獨斷專行。

當晚……朱棣喝了點兒小酒,召見了那兩個陝西宮女侍寢。

一個宮女頭戴貓耳,身穿洛麗塔,清純可愛,腿上的黑絲映襯著玉股若隱若現。

而另外一個宮女,眼戴金絲邊框眼鏡,一身職業裝,配上包臀裙,穿著長筒皮靴,手上還玩弄著長長的馬鞭。

兩女神態靡靡,儘是渴望的神情。

朱棣雙眼緊緊盯著二女,不禁嚥了咽口水,饒是他是皇帝,又何曾見過這種尤物?

忽地,朱棣想起了天師那句“止戈不淫”,貌似這樣是會折損他的壽。

但朱棣又轉念一想,“自己己經打算北征了,貌似己經摺壽了,那還怕啥?

自己所做之事‘利在當代,功在千秋’。

就讓所有的罪惡讓我一人承擔吧!”

“破窗效應”便是如此,朱棣與這兩位異域風情的女子好一番翻雨覆雲。

有詩曰:天花艾滋與病菌,有的古來有的今。

一炮三人皆斷命,免疫係統末能行。

風流隻圖一時爽,自由獨立卑躬屈。

半壽永樂崩六五,潛伏期滿鬼索魂。

穿越之人自洪武有之,永樂愈甚,洪熙之後,入為妃嬪者不勝枚舉。

此乃朱家早夭之因也!

此時朱棣雖然己經年過六十,但畢竟是馬上皇帝,比那廉頗、黃忠猶有過之。

約一二個時辰後,朱棣誌得意滿的走出了行房。

就在朱棣打算回寢宮休息路過重建的禦花園時,忽然陰風陣陣,隻見不遠處因大火焚燒而重建中的宮殿群再次火光沖天。

一團團火球,連帶著雷電的氣團破開地下的封印,竄扶搖盤旋首上夜空。

這一夜,紫禁城內放起了一道道美麗的煙火。

一,二,三,……一共九九八十一團魔氣隱遁空中,發出“桀桀”的怪笑。

朱棣和左右侍從見這一景象驚懼萬分。

正所謂一飲一啄,皆有前定,盛世之時,以定亂世之患。

見如此情形,朱棣恍然大悟,悔之晚矣,隻得將侍寢二女打入大牢。

可這何曾是二女之過也?

永樂二十年三月,明成祖朱棣親征韃靼,殺二妖女祭旗,終大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