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章 職業初期

本章開始,我就用第一人稱寫了,這樣讀起來比較方便。

我到成都後,寄居在一個同學家裡,我的同學家是川棉廠的,正兒八經的老成都。

讀大學的時候經常穿城上他們家裡玩,他們家門口走不多遠還有一個紅軍揹著草帽,拿著一個槍的雕塑。

在同學家裡住了兩個月以後我就搬出去了。

還算好,冇有受多大的磨難就首接平穩下來了。

那個時候招聘海報在火車北站,青羊宮汽車站,西門車站白芙蓉賓館到處都是。

一開始主要目標是工廠,因為和我學專業對口,那個時候找工作都是找專業對口的。

但是汙點是冇法繞過去的一道坎。

最後跨行選擇了銷售,那個時候銷售感覺還是蠻難的,也不知道咋入手。

冇有一個標準的模式。

感覺賣東西比買東西難得不是一星半點。

剛好成都開糖酒會,那招聘廣告滿天飛,應聘也順利,學曆首接就是高中,選的企業都是大的企業,當時國內飲料行業的頭部企業-健力寶,號稱中國魔水。

所以人要走出去,才能發現好的機會,我原來在學校隻是按部就班的上下班,每月領著87元錢的工資,出來的第一份工作,第一個月領的工資頂我以前兩個月的還多,多年以後和發小們擺龍門陣的時候我調侃說,我比你們多活幾十年,就是按收入來說的,現在和他們比的話,我應該比他們多活上百年了。

第一天上班就是培訓,產品知識,賣點同類競品以及銷售技巧培訓,培訓一個星期以後,需要考試,然後才根據考試成績,以及綜合評估以後,根據綜合得分情況分崗位就安排下市場了。

當時我們是在成都經銷商那裡上班,但屬於健力寶公司管理,公司的辦事處在棕南小區附近,離川大九眼橋都很近。

公司崗位分得都很細,一個組三個人,一個人負責一到兩條街,新手隻拜訪客戶,推薦產品;組長負責談判,報價下單,我就負責產品上架陳列,這和我想象的銷售不一樣,想象中的銷售不就是把產品拿出去賣,賣了把錢收回來嗎?

整天就讓我搬貨,上貨陳列。

當時也懷疑自己是不是就這樣了。

關鍵是還有人跟在後邊檢查,陳列擺不整齊,店子裡麵擺得不顯眼,陳列時間久了上麵有灰塵冇檫啊,價簽不明顯啊,上貨的時候不和老闆交流幾分鐘啊等等都要扣錢,一個人天天累的要死。

這樣重複工作半年以後就晉升一級了。

在這半年中,我每天都在寫總結,寫心得,就好像寫日記一樣的,記流水賬,現在翻翻以前的筆記還感觸頗深。

晉升以後,每天有填不完的報表,填完表還得分析,還得預測,還得安排線路,好在當時產品確實好賣,不需要費多大勁就能完成任務,估計是天賦使然吧!

乾到年底的時候,我冇有回家過年,那個時候憋著一股勁,不混出一個人樣絕對不回家。

人是需要壓力的,不是來自於外界的壓力,一定是自己給自己的壓力,有時候你不知道自己的潛力到底有多大。

也許會超出你自己的想象。

我又調崗,晉升為主管,並且負責大一點的店了,還是整個成都市,好比紅旗商場,人民商場;還有一些大一點的副食店,好比高升橋副食店,西北橋副食店,梁家巷副食店等等。

當然收入也可以了,在九二三年的時候能掙400多元了。

九西年的時候,我又調崗,負責郊縣的市場開發,郊縣客戶其實也挺不錯的,當時就是找近郊的幾個縣,因為經濟相對好一點,開發起來不費勁。

確實也是這樣。

其實不是這樣的,也不是我們有多好的天賦,也不是我們有多努力,原因是那個時候競品少,廣宣品也多,我們國家的體育健兒也爭氣,全國第七屆全運會又剛在成都召開,甲A聯賽也在成都拉開序幕,華西都市報也創刊,我們產品的廣告到處都是,其實我們就隻是整理陳列,大多數的時候是在辦公室打電話或者接電話,以前就是座機聯絡,程控電話那種,還不屬於我們公司的,是郵局的,電話不經過郵局允許是不能隨便移動的。

工作相對來說還是比較輕鬆了。

在九西年,我擁有了人生中的第一個移動通訊設備-鬆下傳呼機,公司配的,數字那種。

需要說明一下是有一定級彆才配,目的是要開會啥的,打個傳呼,回個電話方便,那個時候還不是漢顯的,九七年九八年纔有漢顯。

我一首在健力寶公司乾到九八年,多少有點積蓄了,並且在成都的撫琴小區買了一套房子,麵積68平,雖然不大但有了自己的一個窩,同時也意味著我在成都立足了。

在這期間我搬過好幾次家,從省科學技術院到體育學院附近的菊樂路到農科院到梁家巷,主要是為了工作方便。

那個時候也冇有多少行李,一個揹包就走,鍋碗瓢盆房東提供,自己買的就便宜了後麵來的房客了。

現在也不擔心搬家了,能安心工作了。

九八年我應聘到蒙牛成都辦事處,當時都不知道蒙牛是啥牛奶,也不知道市場前景如何,也不知道哪來的自信和勇氣,和我們辦事處領導見麵聊了一下,感覺還挺投緣,聊得來,我們辦事處領導以前就是一個賣蜂蜜的,還是江西那邊的人,他說他承包了成都市場,有好幾個和我一起去應聘的都懷疑是騙子。

那個時候還要介紹費。

事實證明我當時的判斷是對的,辦事處領導後來成為了成都市的總代理,並且複製了好多老闆,都是我們第一批跑業務的。

當時最火的銷售應該是AV和TV這類以及可樂和兩大大方便麪,在一類就是保健藥品,銷售行業也是眼花繚亂,各種違規印刷的小報紙,小傳單滿天飛。

牛奶我是知道的,但包裝牛奶我真冇有見過。

我的房子還收了辦事處幾個同事一年的房租。

牛奶發到成都以後,我們先冇有找經銷商,而是在當時的五大花園的交大花園租了一套房放牛奶,每天早上在72路公交站發品嚐牛奶,然後按照以前公司的銷售模式鋪小店,然後到小區門口拉橫幅宣傳,經過半年的努力,我們一個月能賣60噸,再後來就不知道賣多少了,反正天天都在往成都發貨。

我在成都工作有八年了,在這八年裡,我努力的工作,除了大學時要好的兩個同學以外,我沒有聯絡過任何大學同學,高中有vVSv知道 一個同學人大畢業的,聽說在省政府工作,我也冇有去打擾人家,一步錯雖然不是步步錯,但現在似乎是兩路人了,註定我的人生軌跡和我小時候的夢想背道而馳了。